戶外教育宣言
探索權利
確保學習者在真實世界完整、全面的學習探索權利。
多元場域
建置多元、安全、自然與人文兼具的戶外學習場域。
教育普及化
推動常態化、優質化、普及化與課程化的戶外教育。
整合學習
激發學生在多元情境學習中整合認知、能力與態度。
謙卑包容
促進學生從山海大地的自然奧妙中領會謙卑與包容。
文化理解
深化在地人文情感,增進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素養。
走出教室,探索未來
「童年正美、青春正好」,讓孩子認識他所在的每一塊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事物!
教育是創造未來的希望工程,學校是培養孩子迎向未來世界核心素養的基地。
戶外教育是一項寧靜而重大的改變,將學習的概念擴大,豐富學習意義,觸動孩子全方位的發展。
學習走出課室
讓孩子夢想起飛
戶外教育提供最佳的學習情境,舉凡在校園角落、城鄉社區、文化場所、農漁牧場、山野大地、森林溪流等都是學習的基地,可以豐富生命經驗,可以發展多元智慧的潛能。我們共同珍視戶外教育,促進學子想望大地、海洋、天空之美,領略在地特色、人文藝術、歷史古蹟之美。
且讓我們一起:
營造優質的戶外教育環境。
回歸真實世界的學習情境。
發掘山海大地的自然奧秘。
體驗文化創意的生活美感。
山‧海‧都市‧國際
透過戶外教育的推動,讓學科知識學習更連結真實環境,強調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學習的戶外教育,是培育臺灣學生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希望臺灣的學生都能培養地球公民的素養,面對未來挑戰。具體落實108新課綱精神。
學習路線
新城鄉
新城鄉是曼波魚的故鄉,而「曼波(mambo)」的原意是一種中美洲的搖擺舞蹈,不拘小節、自由隨興、釋放熱情。曼波就像一種生活態度:看似漫不經心、優遊自適,實則有充份的熱力與動能,等待綻放。這就是「曼波新城」。
花蓮市
清領時期當局採取所刪政策,鮮少有漢人進入花蓮開墾;據傳直到十八世紀末清朝嘉慶年間,漢人在西部開發趨近飽和,才有第一批移民由葛瑪蘭地區遷入,居住在花蓮溪口一帶。漢人移民見到澎湃的花蓮溪奔流入海時,與東部外海的黑潮暖流交會,衝擊突出的海岸地形,溪水浪花兩相激盪,波瀾迴繞,遂以「迴瀾」稱之。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花蓮」就是當時「洄瀾」的諧音。
吉安鄉
吉安鄉位於花蓮縣北區精華地帶,便利的生活機能、獨具魅力的山水和農村景致,成為花蓮地區花卉、休閒農業發展重鎮。二期稻作收割後,吉安農會以各色花卉妝點出美麗的花田,光彩艷麗,為歲末時節的吉安增添美麗的風景,展現出城市花園的魅力。
光復鄉
光復鄉,在未設置之前名叫「馬太鞍」,昔日家家戶戶都種植樹豆,所以光復鄉又稱為樹豆的故鄉,樹豆阿美族語叫馬太鞍(Fataan),馬太鞍因而得名。景色宜人,風景秀麗的光復鄉,由於交通便捷,鐵公路有花東縱貫線穿梭鄉境,又有光豐公路可通往東海岸的豐濱鄉,加上人文薈萃,在政府用新開發下,花東縱谷以成為國民遊憩級觀光的勝地。
執行團隊
本站資源
花蓮旅遊情報
鳳凰山莊(賽斯村)
環境清幽的鳳凰山莊(賽斯村),位在客家庄鳳林鎮西側鳳林溪上游地區,擁有露營區、烤肉場等設施,並也提供旅人住宿、購物、享用餐點,週邊青山環抱、溪水潺潺,臨近鳳凰瀑布與鳳林溪,十分適合來一趟自然生態旅遊。鳳凰山莊原本是鳳林地區的水源地,水質清澈甘甜,並擁有原始的自然風貌,伴著鳳林溪潺潺流水,跟著標示往山邊前進,可以看見秀麗的鳳凰瀑布,猶如一條銀絲帶般懸掛於10公尺高的山壁上,空氣間瀰漫著負離子,清淺的水潭冰涼透徹,是一處極富野趣的遊憩勝地,因此鳳林鎮公所早年將此區規劃為鳳凰瀑布風景區,為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沁涼。在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成立後,便將此地規劃為發展自然生態旅遊與心靈探索的遊憩區,利用鳳凰山莊原有的建築,增設露營區、烤肉場及其他相關設施,而賽斯村每月都有規劃各種的心靈探索活動,希望為造訪花東...
找更多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