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教育宣言
探索權利
確保學習者在真實世界完整、全面的學習探索權利。
多元場域
建置多元、安全、自然與人文兼具的戶外學習場域。
教育普及化
推動常態化、優質化、普及化與課程化的戶外教育。
整合學習
激發學生在多元情境學習中整合認知、能力與態度。
謙卑包容
促進學生從山海大地的自然奧妙中領會謙卑與包容。
文化理解
深化在地人文情感,增進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素養。
走出教室,探索未來
「童年正美、青春正好」,讓孩子認識他所在的每一塊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事物!
教育是創造未來的希望工程,學校是培養孩子迎向未來世界核心素養的基地。
戶外教育是一項寧靜而重大的改變,將學習的概念擴大,豐富學習意義,觸動孩子全方位的發展。
學習走出課室
讓孩子夢想起飛
戶外教育提供最佳的學習情境,舉凡在校園角落、城鄉社區、文化場所、農漁牧場、山野大地、森林溪流等都是學習的基地,可以豐富生命經驗,可以發展多元智慧的潛能。我們共同珍視戶外教育,促進學子想望大地、海洋、天空之美,領略在地特色、人文藝術、歷史古蹟之美。
且讓我們一起:
營造優質的戶外教育環境。
回歸真實世界的學習情境。
發掘山海大地的自然奧秘。
體驗文化創意的生活美感。
山‧海‧都市‧國際
透過戶外教育的推動,讓學科知識學習更連結真實環境,強調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學習的戶外教育,是培育臺灣學生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希望臺灣的學生都能培養地球公民的素養,面對未來挑戰。具體落實108新課綱精神。
學習路線
新城鄉
新城鄉是曼波魚的故鄉,而「曼波(mambo)」的原意是一種中美洲的搖擺舞蹈,不拘小節、自由隨興、釋放熱情。曼波就像一種生活態度:看似漫不經心、優遊自適,實則有充份的熱力與動能,等待綻放。這就是「曼波新城」。
卓溪鄉
卓溪鄉,位於臺灣花蓮縣西南部,為花蓮縣三個山地原住民鄉之一,有北回歸線經過,是花蓮縣面積第二大,台灣面積第五大的鄉鎮。卓溪鄉地處中央山脈之上,鄉境內有95%以上的土地均為山地,地勢甚為崎嶇陡峭,許多河流均發源於此,僅在中央山脈東路有許多河谷平原,氣候則隨地勢高低而有所差異。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布農族為主,亦有少數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產業以農業為主。
富里鄉
富里鄉,台灣光復後,續有西部移民遷入,到民國56年全鄉已有人口二萬六仟餘人,是本鄉人口最多的年代,目前因人口外流嚴重僅餘一萬二千人。鄉內居民以農民居多,開荒埔墾山林,使本鄉成為台灣東部的農業菁華區,以泉豐土沃,物產富饒著稱,故有「富里」之稱。
光復鄉
光復鄉,在未設置之前名叫「馬太鞍」,昔日家家戶戶都種植樹豆,所以光復鄉又稱為樹豆的故鄉,樹豆阿美族語叫馬太鞍(Fataan),馬太鞍因而得名。景色宜人,風景秀麗的光復鄉,由於交通便捷,鐵公路有花東縱貫線穿梭鄉境,又有光豐公路可通往東海岸的豐濱鄉,加上人文薈萃,在政府用新開發下,花東縱谷以成為國民遊憩級觀光的勝地。
執行團隊
本站資源
花蓮旅遊情報
奚卜蘭遊客中心(新太平洋一號店)
2015年10月2日,「新太平洋一號店」於原本奚卜蘭遊客中心隆重開幕,由在東海岸深耕多年的雅比斯團隊進駐,邀請台東排灣族傑出青年設計師謝聖華取用部落元素發想,以溫暖的木造進行設計,不僅提供原有遊客中心功能,更營造嶄新空間,加入書店與咖啡店複合經營,並作為部落工藝及產物展售平台、東海岸部落資訊交流分享之處。未來也將陸續推出不同形式之交流活動,讓空間得以活化,挖掘東海岸的在地故事,激盪更多創意,作為東海岸面向世界的交流基地,傳達屬於東海岸部落的新太平洋式生活。這不僅是部落工作假期志工朋友的家,對遊客更是一處好休憩點,路過這裡,別忘了進來坐坐!
找更多景點涂媽媽肉粽
- 花蓮縣978瑞穗鄉中正北路49-1號
- 886-3-8871125
-招牌菜-特級香粽、四神湯、魚丸湯最初是為了貼補家用,決定賣肉粽,沒想到有「媽媽的味道」的粽子大受歡迎,便由原來的手推車改為設店,由於店面在花東公路旁,方便過客也得到了免費宣傳。涂媽媽肉粽嚴選關山長糯米與圓糯米,餡料選用花蓮無汙染的前腿胛心肉,以涂媽媽30多年獨特秘方拌炒蒸熟的糯米,豬肉則以獨家秘方的滷汁滷製兩個半小時,再加上少許香菇及其他調味炒香的肉餡,吃起來就是不一樣。涂媽媽肉粽為糯米先蒸熟,再包餡、下鍋蒸出粽葉香,比一般炒半熟,再蒸熟的肉粽更Q軟,吃起來粒粒分明,淋上店家特調醬料,配上一碗湯就是簡單家鄉味!
找更多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