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搜尋類別:

Image
壽豐

蕃薯寮

蕃薯寮位於海岸公路18號橋旁,是東海岸最為獨特的峽谷景觀,在此可以觀賞到公路兩側,因不同地質在溪流的堆積及切割作用下,形成對比明顯的地形景觀。公路西側是低緩起伏的山丘及河谷,曲流穿行期間,平坦的河階地上,散布著農田及農舍;而流經18號橋的蕃薯寮溪兩側,則為深達近百公尺的陡峭峽谷,形勢猶如太魯閣峽谷;登上瞭望台俯瞰,溪谷深邃,岩壁陡峭,林木鬱鬱蒼蒼。東管處在此設立休息區,有停車場、木欄杆、整齊的花木、造型純樸的瞭望台及公廁,休息區前方還有商店提供冷熱飲服務。

Image
壽豐

和南寺

和南寺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承襲㆖廣㆘欽上人的法脈,不但是東部著名的佛門道場,更是佛教藝術的殿堂。一九六七年開山住持傳慶老和尚翻山越嶺到此修行所建,佛寺依山傍海,俯瞰太平洋,建築風格樸實無華,寺後蒼翠的山巒上聳立一尊鵝黃色的造福觀音塑像,是傳慶大禪師與國際知名的雕塑大師楊英風教授合力完成,可說是國寶級的藝術鉅作,其雍容莊嚴的法相,早已成為和南寺的精神象徵。 和南寺以「佛教藝術多媒體」宏揚佛法,融合佛學、文學、音樂、美術、配音、攝影及電腦科技,透過優美動人的聲光影像,呈現艱澀玄妙的佛理,將佛法智慧自然地深入人心,獲得極高的評價,使和南寺成為現代宗教藝術的領航者。除了共修法會外,寺裡定期舉辦活動,包括佛教藝術節、元宵花燈展、音樂會,以及散文、詩歌、短篇小說徵文比賽,還有每年仲夏的和南佛教藝術大專營或兒童營、10月底的義賣園遊會等。這些活動都對外開放,免費參加,若有興趣,或想要更深入瞭解,可上和南寺的網站 (網址:http://www.indra-jala.com.tw/flash/home.php)

Image
瑞穗

秀姑巒溪

秀姑巒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秀姑巒山,源於高3200公尺的秀姑巒溪上游,沿花東縱谷北流,於瑞穗鄉東折,橫切海岸山脈,而於大港口注入太平洋,全長約104公里,為台灣東部最大的河川,也是台灣唯一切穿海岸山脈的河川。秀姑巒溪切穿海岸山脈,切割出許多陡峭的峽谷,造成的曲流、河階等地形景觀,非常發達,是地質、地形的絕佳教室。秀姑巒溪下游,瑞穗到大港口段的秀姑巒溪峽谷,水道長約24公里,穿越二十多處激流、險灘,沿途峽谷雄偉、奇石林立,是台灣橡皮艇泛舟的熱門去處;每年6-7月固定舉行的秀姑巒溪泛舟觀光活動,已成為最重要的泛舟活動。

Image
豐濱

靜浦北迴歸線界標

  • 121.49617 , 23.45141
  • 花蓮縣豐濱鄉臺11線南下,經長虹橋後,北回歸線標即位於臺11線70公里處
  • 886-3-8671326
  • 24HR

北迴歸線位在北緯23.5度,是太陽直射地球的北界,也是亞熱帶與熱帶的分界。靜浦的北迴歸線標座落在台11線公路69公里處,每年夏至太陽會沿白色的塔身東昇西落,所以座標塔上設計有一條細縫,以觀察此一現象,且夏至中午時陽光會正好射入縫中,此刻,塔旁的遊客即可體驗太陽下無影子的奇觀。

Image
豐濱

月洞遊憩區

月洞位於花蓮縣豐濱鄉,在石梯坪之南距港口村約一公里,是一個天然的鐘乳石洞穴,也是港口部落原住民眼中的一塊淨地;洞中有積水成湖大約五公尺,湖水會隨著月亮盈虧而漲落,所以稱作「月洞」,又名「月井」;傳說湖中有許多鱸鰻,有一隻重達十餘公斤是所謂的千年鰻,而且具有攻擊性,所以目前為止還沒有敢潛入水中探險。月洞其海拔高約八十公尺, 距海岸約八百公尺,洞口高約二十五公尺,洞穴全長約一百七十六公尺,造型十分獨特;山洞中有左右兩洞穴,左方洞口較大,可深入約五十公尺,上方尖狹,頂端棲息成千上萬的蝙蝠,憑添幾許神祕氣氛;右方洞穴較短,約四十公尺。洞內神祕幽暗,岩壁上到處可見鐘乳石的蹤跡,倒掛在上面的蝙蝠群,以伏流、滴數、石筍、燕窩化石、魚頭化石等景觀;若想入洞探秘參觀,必須搭乘由專人遊駛的小舟,藉由舟上的照明燈光遊賞;月洞的溫度約攝氏二十度左右,冬暖夏涼,適合一年四季前往遊憩。

Image
豐濱

芭崎眺望台

芭崎眺望台位於台11線32公里處,是海岸公路上難得的制高點,登上眺望台往南,可以看見磯崎海灣和龜吼海岬及新社海崖,是層次接連的奇特海岸地景。眺望台有幾架投幣式的望遠鏡,供遊客更清楚地眺望,風平浪靜夕陽西下時,可以看見點點漁船歸航;從眺望台往南看,可以清楚完整地看到磯崎海灣南側的小山頭,以及山頂上的火山口。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在此設置了休憩區,四周種植許多遮蔭的樹木和雅緻的花圃,有寬廣的停車場、潔淨的洗手間;當地有一間原住民風格的小店,商店內陳列了老闆的藝術創作品,漂流木製造的小玩具,還有原住民的各種手工藝品;供應冷熱飲,有簡餐、滷味、各種飲料和咖啡;古樸的木頭桌椅,遊客可以在此休憩,享用餐飲。

Image
壽豐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 121.50201 , 23.91821
  • 花蓮縣壽豐鄉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林園路76號
  • 886-3-8641594
  • 08:00~17:00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因位於花蓮壽豐鯉魚潭之南而得名,地處荖溪旁山腰處,地勢居高臨下,鯉魚潭與鯉魚山的山光水色盡在腳下一覽無遺。早期園區為池南木瓜山事業區的伐木集材地,也是重要的伐木轉運站,因禁伐政策,1986年畫上伐木休止符,並轉型為森林遊樂區。所以園區內是以林業與當時伐木之相關設備作為展示與陳列,並在林木環繞的戶外場地,擺放來自全台各林區的伐木機具等設備。透過這些保存良好的機具展示與介紹,帶領遊客回顧台灣林業的發展史,並體會早期伐木工作的艱辛。另外由於禁伐已25年,森林逐漸恢復當年蒼鬱模樣,自然生態保存得宜,更是一個完整生態系的大自然教室,遊客可以好好享受這片綠意盎然與大口呼吸芬多精。

Image
花蓮

松園別館

  • 121.61606 , 23.98254
  • 花蓮縣花蓮市花蓮市松園街65號(原水源街26號)
  • 886-3-8356510
  • 每月第二個週二休館。週一至週日上午9點至下午6點。

松園別館位約建於民國32年,曾為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室,與附近的「放送局」(現中廣公司花蓮台)、「海岸電台」(現中華電信)與自來水廠(現自來水公司美崙淨水廠)等處松林連成一片,由於視野直對北濱海灘之美崙溪入海口,具有天然制高點優勢,可俯瞰美崙溪入海處、花蓮港及太平洋海景,輕易掌控出入於南濱海面船隻及南機場起降航機,加上濃密的松針樹蔭有如大傘保護,成為日軍在花蓮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終戰後,此地由國民政府軍隊接管,曾作為美軍顧問團軍官休閒度假中心。爾後交由行政院退輔會管理迄今。89年由花蓮縣政府將松園編定為「歷史風貌專區」,九十年獲選為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試辦點之一,並入選為「臺灣歷史百景」。

Image
秀林

佐倉步道

佐倉步道位於沙婆礑山東麓,以前為台泥晶山礦區的採礦道路,在民國92年時經林務局規劃為現行步道。佐倉步道全長約3,950 公尺,海拔高度 70至495 公尺,沿途均為水泥路、碎石道或實土小徑,單程約需90分鐘。此步道鄰近花蓮市西郊,適合全家親子遊玩健行,步道雖只有四公里,但林務局卻規劃出了四個觀景台,讓遊客能在不同的高度、角度,欣賞花蓮的壯麗風景,沿途自然生態資源豐富,風景秀麗,看日出、觀夜景、欣賞滿天星斗,都將令人流連忘返,不管何時來到這裡,都別有一番風味。

Image
吉安

楓林步道

福興村大山的「楓林步道」,是由花蓮縣吉安鄉公所多年用心開發出來的休閒景點,全長約為3.4公里,沿途種植了各種花卉,春天一到,杜鵑、梅花、桃花相繼盛開,繽紛美麗,平時花丁子、馬櫻丹等植物相互爭豔,到了秋季,漫步在楓葉林中有如置身於詩畫之中,將令人難以忘懷,站在步道上,可遠眺如棋盤式阡陌縱橫的吉安鄉風景,更可俯瞰整個花蓮平原及海岸山脈北側,視野相當遼闊,沿著蜿蜒的道路緩緩前進,不但可以欣賞到明媚風光,更可以享受森林浴、吸收芬多精,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到了夜晚不但可以仰望群星,更可以俯瞰萬家燈火,美得令人迷醉。

Image
吉安

初英親水生態公園

  • 121.54219 , 23.95456
  • 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初英親水生態公園 ( 初英自行車道上)
  • 886-3-8523126
  • 全天

初英親水生態公園位於長約1.6公里的初英山自行車道上,內設有生態池、小橋流水、水車涼亭,還有兒童遊憩設施供親子遊玩,周圍樟樹、落羽松樹林立,結合牧場、田園景緻、青青綠地以及潺潺的流水都是初英生態親水公園的魅力所在,尤其在秋季時,落羽松紅褐色的針葉頓時讓人有如詩如畫的感覺,放眼如畫的秀麗風光,大口呼吸這屬於鄉村獨有的新鮮空氣,享受芬多精的擁抱,煩惱似乎也隨之消逝,路過的遊客不妨停下來,感受一下這片迷人的自然風光。

Image
吉安

知卡宣森林公園

  • 121.5843 , 23.95604
  • 花蓮縣吉安鄉中正路二段(花蓮監理站對面)
  • 886-3-8233575
  • 每日大門開放及人員管理時間為上午07:30至下午17:00,其餘2個東側門及南側門全天24小時開放,遊客隨時均可入園遊覽賞玩。

知卡宣森林公園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原名為南埔綠森林公園,占地約為11公頃,在日治時代曾是空軍基地,這幾年經過政府重新規畫整修,種植了多樣的樹苗植物,成為了一座休閒與生態教育的多功能休憩公園,知卡宣公園主要以童話式的設計風格為主,總共分為8項重點,分別為一進門的中央廣場、風向儀廣場、以及綠色地帶的原生植物園區、水生植物園區、龍骨溫室,再來就是最適合小朋友的趣味蜻蜓塑像、兒童遊樂區、花園迷宮。廣大的森林園區是假日親子童的最佳休憩場所。若是喜愛騎單車,也可以帶著自己的鐵馬來此自由自在地騎乘,享受徐徐微風,體驗只有在童話故事中才見的到的各種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