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搜尋類別:

Image
吉安

蓮城蓮花園

  • 121.54491 , 23.95688
  • 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南華五街66號
  • 886-3-8532828
  • 上午08:00到18:00止

蓮城蓮花園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的山腳下,園區栽種面積約一公頃,灌溉用水取自奇萊山之天然水,由木瓜溪引進,質清澈純淨,全年水溫在二十度以下,非常適合蓮花生長,園內種有多達六十多種不同品種的蓮花、十六種荷花及七十多種水生植物,全年蓮花爭奇鬥艷,滿園飄香,美不勝收。園區規劃為蓮花區、王蓮區、荷花區、水生植物區、觀音蓮區及夜晚開花的蓮花區等,花園主要以研發品種、開發相關品種為主,以公園的方式經營,不需門票,免費招待蓮花茶,遊客如有需要,也會為遊客作蓮花生態介紹,適合全家大小來這裡賞花聞香。

Image
玉里

赤柯山

赤科山位於海岸山脈中高度約海拔九百公尺的峰頂上,而赤柯山這個名字是因為在日據時代,整片山都種滿赤柯樹,赤柯樹是一種常綠闊葉大喬木,樹幹質地堅硬,當時被輸出至日本做成槍托而聞名一時。而現在則是種植了滿滿的金針花,金針花的別名又稱為「忘憂草」,來到這裡,看著滿山遍野的金黃色,吹著徐徐的和風,感覺上煩惱跟憂愁真的都消失的一乾二淨了。

Image
萬榮

明利飛行傘起飛場

明利飛行傘起飛場,位於明利村上去二公里,海拔高約八百公尺,當地視野遼闊,飛行領域非常廣,東至花蓮溪,南至光復,北到鳳林一帶。特別的是當地的風勢強而平穩,氣流穩定,一經起飛,就會立刻被氣流拉至雲層頂端。且下方已有現成的訓練場地,這可是其他高台所欠缺的。一名初學者在遊憩區體驗坡學習起飛的竅門,成熟之後就近可以到明利山高台和教練共飛,享受如鷹隼般在雲層上飛行的快感。

Image
玉里

鐵份瀑布

在花蓮縣玉里鎮,鐵份瀑布休閒區可是東豐里最美麗、最值得一遊的旅遊景點,鐵份瀑布又名為石公瀑布,水流主要出自海岸山脈西側的山頭,瀑布高約26公尺,沁涼的水順著高聳直立的山壁傾瀉而下,如銀色的白練,濺起了陣陣水花,雲煙飄渺彷彿失落的人間仙境,令人流連忘返。鐵份溪已開發了親水公園,有停車場、步道、休閒綠地,露營區等設施,來到鐵份瀑布,除了欣賞瀑布,還可戲水、抓螃蟹、露營烤肉;每到假日便有許多民眾到此烤肉、戲水,到了夏季,這裡可是避暑的最佳選擇。

Image
壽豐

國立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近年與花蓮教育大學合併後另外有東華大學美崙校區。如果說東海大學具有東方古韻,那麼東華大學便是歐風典雅,歐式建築與廣大的校園環境構成一幅位於花東縱谷中的水彩畫,讓人踏進校園有來到小歐洲的感覺;校園內生態完整,早年常見野兔奔馳於校園中,現在若定神觀察仍會不時有小動物環繞在周圍唷!若要票選全台灣最美的大學,肯定東華榜上有名。人工的東湖與自然隱密的華湖,讓典雅的建築倒映在湖上,湖光山色和花蓮特有的蔚藍天空、白雲,遠處的中央山脈,交織成最自然美麗的畫面。

Image
新城

新城天主堂

  • 121.6498 , 24.1281
  • 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64號
  • 886-3-8611722
  • 隨時,但建議白天去

隱身於新城鄉巷弄之間的天主堂,外型類似諾亞方舟,特別的是它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新城神社,包含兩種不同信仰的建築,因著歷史的演變與神父的智慧,進而相融相生。到了新城公園,看到牌樓後(原為神社的第一鳥居),向左轉直走到底,就會看到神社的第二鳥居,上頭寫著「天主教會」,從鳥居望向參拜道,兩旁花木扶疏,清淨幽雅,參道旁佇立紅色石燈籠。船型教堂的前方,樹藤佈滿牆面,綠意盎然,石燈籠各立於左右兩邊,上方十字架依稀可見。再往前走,來到神社遺址的第三座鳥居,除了石燈籠外,鳥居兩旁還保留著狛犬,儼然是日式風味十足的神社建築。穿過鳥居,走到盡頭,原本的神社本座,已改為聖母亭,亭前供著一尊聖母像,幾棵老松高聳入天,環境十分清幽。新城天主堂於1956年在神社原址興建,整體建築造型的美感,堪稱東部之最,船型教堂兩側的長窗,鑲以彩繪玻璃,整齊成排,洗石子牆面爬滿藤蔓;教堂內陳設潔淨簡單,卻莊嚴神聖,後方右處有個聖洗池,原為洗淨雙手及身心的手洗石,如今被置放在教堂內,成為教徒眼中的聖水,左方則有小小的告解區。因為歷史讓兩個不同信仰的建築結合在一起,來到這裡,您可以看到日式神社中的鳥居、石燈籠,與天主堂的十字架、聖母像共存共榮,散發一股安定祥和的靜謐力量。

Image
新城

慈濟靜思精舍

  • 121.60147 , 24.05458
  • 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精舍街88巷1號
  • 886-3-8266779
  • 導覽時間上午06:00至晚上06:00

慈濟靜思精舍建於1969年冬天,初建時,占地四十餘坪,為創辦人證嚴法師俗家母親出資購地,再以分年分期方式建設。當時法師與常住二眾胼手胝足做加工品償付,且挽起衣袖加入營建工作。期間,或因房舍老舊、漏雨,或因會務所需,先後歷經十次擴建,才有今日面貌。靜思精舍為慈濟出家人修行之處,首重安靜清幽,非一般觀光景點,因此不設路標,只在台九線上195k附近見廣安宮,由對向小路進入,前行約300公尺可到停車場;下車後,依楓林導引,右彎前行,即可來到灰瓦白牆的目的地。精舍建築由外而內依序為:大殿、觀音殿、新講堂、僧眾寮房、女眾寮房、男眾寮房、齋堂、辦公室、菜園、果園等。入園者,可循楓林小徑來至園區,迎面是造型典雅樸素的精舍大殿。外觀上,在屋頂內緣,以「人」字形成類三角型撐起,外緣屋頂正中及左右兩側,各有以三個一組的圓形柱體,表達三寶意象;大殿外四支立柱象徵「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慈濟實踐人間佛法,祈願菩薩人間化,佛法生活化,做了最好的註解。

Image
壽豐

米棧古道

位於193線道42公里處的米棧國小旁,有著百年歷史的歲月的一條古道等待近代人的到訪。米棧古道是早期位於東海岸畔的水璉與壽豐鄉連絡道路(穿越海岸山脈),村民以肩挑的方式將稻米挑到米棧村而促成了「挑夫」的行業,造就了米棧古道挑夫的特有文化。原長七公里的古道因著公路交通而荒廢,爾後米棧社區發展協會在追尋祖先的道路就地取材完成的竹木護欄設施及截水孔,步道呈現自然的原味,重新修築了海拔415公尺、全長1700公尺的米棧古道,路雖不長,但一趟下來仍會汗流浹背,有如全身洗了森林浴般。到了稜線上,只見木瓜溪蜿蜒的躺在縱谷懷抱中,又是另一番風貌;途中還不時有多種鳥類清脆鳴聲,令人忘記腿痠。

Image
壽豐

鯉魚潭

  • 121.50965 , 23.93045
  • 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環潭北路100號
  • 886-3-8641691
  • 遊客中心:08:30-17:30

位於花蓮壽豐的鯉魚潭,是花蓮地區最大的內陸湖泊,湖光山色格外迷人,是在地人與遊客均知曉的清幽聖地。地處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最北端,為木瓜溪及花蓮溪支流所形成的堰塞湖,因其隨侍在側的山岳狀似鯉魚,便而山湖齊名。地方上相傳一句俚語「鯉魚山上有鯉魚,鯉魚潭裡水中游」就是最貼切的寫照。潭水來自地底湧泉,終年清澈,無論在湖面上踩船、泳渡鯉魚潭或龍舟盛會的水上活動均在此進行,並不定期會有精采的展演映著湖面亮麗登台。另每年約莫四月的螢火蟲季更可見點點螢火於潭畔閃爍,搭配湖面粼粼波光,耀眼萬分。潭畔有親水公園、露營區、自行車歩道等相關設施提供遊客使用,帶著家人、情人漫步於此,感受充滿綠意與波光的愜意,美好生活就在此。

Image
壽豐

荖溪、白鮑溪親水園區

荖溪與白鮑溪皆是位於壽豐鄉鯉魚潭的上游,是鯉魚潭重要的水源之一,從中央山脈傾洩而出的溪水終年清澈,再加上未受破壞,每至夏季透涼的溪水總吸引民眾戲水嘻笑聲迴盪於山谷間與夏蟬競鳴,一付夏日自然樂園景象,是花蓮在地人的私房景點。白鮑溪嚴格說起來算荖溪上游,此處是「台灣翠玉」礦的產地,河床中富涵有各種閃著綠色和紫色的石頭,就是聞名的「豐田玉」和「蛇紋石」,目前到這兒的遊客,除了在河床上盡情戲水時又能一邊在河床中挖寶,撿取喜歡的石頭。白鮑溪自行車生態步道,全長7.3公里景致怡人,結合自行車、登山步道、溯溪、生態及文化等休閒活動,是時下簡單生活的休閒旅遊方式,單車族一定不能錯過。

Image
玉里

玉里協天宮

玉里協天宮乃花蓮縣第一間開埠廟宇。建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 ,距今有130多年歷史,民國四十年時因為地震造成重大毀損,於是重新建修成今日面貌。清代中路飛虎軍總兵吳光亮率清兵經八通關古道,來到璞石閣(玉里古地名)時發生瘟疫,為安撫軍心,特建協天宮,且親自揮毫『後山保障』匾額,現今早已成鎮宮之寶,玉里協天宮更成為全鎮鎮民信仰中心。協天宮主要祭祀關聖帝君,即吳光亮當時祈福的神明,每年最重要的兩項慶典是六月廿四關帝聖壽慶典及七月十五慶讚中元。來到協天宮可以看見傳統的祭祀中心,也是玉里鎮常民生活的核心,東部因開發較晚,漢人信仰中心歷史不長,能看見百年老廟機會難得,有機會一定要來此處感受東部廟宇的不同魅力。

Image
壽豐

豐田移民村﹙菸樓﹚

  • 121.50785 , 23.84109
  • 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豐裡村、豐坪村等三村總稱
  • 886-3-8653830
  • 早上9:00~下午17:00(週一休館)

豐田,一個滿溢和風味的名字。開車走省道臺9線,在224公里處,左手邊(往東)有三根水泥墩鐵柱,中間那根寫著豐山,鐵柱上掛著風車和白鷺鷥,這裡就是就是豐田。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曾在花、東一帶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政策」,在東台灣建立了多處頗具規模的移民村,如吉野、豐田、林田、瑞穗、鹿野等等。這些日本移民多來自日本農村地區,到東台灣建立「大和民族模範村」,也為台灣日治時期的文化發展留下不小的影響。而豐田移民村是目前保存較為良好的一處。日人於大正二年首次引進美國黃色菸草,在吉野移民村種植,並逐漸擴及豐田移民村。早年只要看看各家的「煙樓」數量就可得知該戶富裕程度。如今菸葉雖沒落,但廣島式、大阪市菸樓仍存留了下來,為過往菸草歲月留下見證,也為日治時期移民產業提供有利的註腳。台灣光復後,移民村的居民大多被遣返日本。60多年來,這些日本移民村彷彿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只留下些許老建築與文物,見證著這數十年前的一段歲月痕跡。近年來,受到一些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在地居民的注意與重視,這段沈寂多年的歷史才又逐漸為大眾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