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搜尋類別:

Image
花蓮

南濱公園

  • 121.61033 , 23.96842
  • 花蓮縣花蓮市海濱街
  • 886-3-8322141
  • 公園:全天夜市:每天18:00~隔日01:00

南濱公園濱臨太平洋,佔地有20餘公頃,園內小橋流水,亭榭樓閣,草地間立有許多海洋生物的塑像。公園規劃有圓形廣場、白鴿飼養區、瞭望鏡觀賞、假山佈道區、椰子園、兒童遊樂場等設施。天清氣朗的假日,公園內拖曳傘、風箏時常飛揚升空,海堤步道上、涼亭裡,散步、看海的人們穿梭,還有海邊戲水弄潮的年輕人,把南濱公園點綴得熱鬧繽紛。這裡也是濱海自行車道的起點,一路沿伸到七星潭,是欣賞花蓮海濱風光最佳的旅遊路線。到了晚上,南濱公園成為小朋友最愛的南濱夜市,「好玩的在南濱夜市,找好吃的去自強夜市」,這兒晚上可熱鬧得很,所有童年時的玩意兒,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射飛鏢、套圈圈、撈金魚、釣烏龜、投籃球、射水球、彈珠台等;除了遊樂,還有各種美食小吃,每客90元的廉價牛排、蚵仔煎、火鍋,花生捲冰淇淋等。南濱公園與夜市可說是大人與孩子都會著迷的遊樂園!

Image
花蓮

慈濟文化園區(靜思堂)

  • 121.59322 , 23.99462
  • 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至707號
  • 886-3-8561825
  • 非營業場所,請事先洽詢

座落在花蓮市中央路上的慈濟文化園區,包含慈濟醫學中心、靜思堂、靜思竹軒及慈濟大學校區,這四大區塊,是慈濟全球事業的總樞紐,也是凝聚慈濟功德會四大志業--「醫療、慈善、文化、教育」的地方,持續在東台灣的淨土花蓮,散發慈世濟人的沉穩力量。慈濟更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和國際賑災等活動,這八項同時推動,稱為「一步八腳印」,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志業,發揚人間大愛。靜立於這處佔地寬廣、佈局素雅、綠意盎然的園區,能深切感受到慈濟的精神,結合各階層、各族群及不同國籍、不同信仰的人,共同來締造人間真善美的淨土。

Image
秀林

錐麓古道

錐麓古道,為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一部分,沿途留有部落遺址、紀念碑等,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因此被劃設為「史蹟保存區」。民國97年,經太管處整修維護後,重新對外開放,欲前往參觀的民眾需提前向太管處提出入山申請。探訪錐麓古道,能夠體驗豐富原始的自然風情,認識稀有寶貴的原生植物,而從步道上遠眺立霧溪峽谷,視野更加遼闊,行於步道上如同漫步於雲端。錐麓古道部分路段橫越錐麓大斷崖,路面狹窄,與立霧溪溪谷垂直落差約500公尺,屬於挑戰性高的步道,因此體弱、心血管疾病、懼高症、孕婦、孩童等均不適宜進入,而太管處也於斷崖狹窄路段增置防護欄或鐵鍊,確保攀登者的生命安全。進入古道前需遵守古道的相關規定及遊客注意事項,並竭力維護脆弱的自然環境景觀。

Image
秀林

布洛灣遊憩區

  • 121.57302 , 24.17065
  • 花蓮縣秀林鄉於中橫燕子口附近的布洛灣臺地上
  • 886-3-8621100
  • 泰雅工藝展示館:9:00-16:00(每月第一、第三週週一休館)

布洛灣台地是立霧溪下游的大型雙層河階,太魯閣語是「峽谷的回音」之意,此台地也曾經是太魯閣族人聚居的部落,現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成立管理站,並規劃成原住民特色園區。 布洛灣分上、下兩台地,高度相差30公尺,下台地海拔約370公尺,管理站設於此處,提供民眾解說諮詢及遊憩訊息的服務,並放映多媒體節目,介紹太魯閣地區的開發和泰雅族的人文歷史。左側的太魯閣族工藝展示館,則展示太魯閣族人織布、籐編技藝的精美作品。由下台地步行至環流丘公園,可俯瞰溪畔、觀賞峽谷景致。而上台地則採委外方式經營,規劃為住宿及研習中心,有套房、會議中心及餐飲服務中心等。因布洛灣台地為熱帶季風雨林生態環境、環流丘與河階地形,太管處特於此處廣植培育原生種台灣百合,每至四月,野百合盛開之際,迎風搖曳之姿,雅緻清香令人不禁沉醉其中。

Image
秀林

綠水合流

綠水合流步道為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位於中橫公路172公里處,入口處於「綠水地質展示館」左側,全長約2公里,連接綠水河階地至合流台地,全線為平緩泥土路面,步行約1小時可達步道終點。循著步道前行,可欣賞豐富的自然生態,體驗斷崖峽谷的險峻。綠水為一河階台地,原住民泰雅族祖先曾在此定居,而現今步道入口設置地質景觀展示館,提供遊客免費參觀,協助遊客認識太魯閣的地質地形。合流露營區為設施完善的露營區,位於舒適平坦之處,遊客可在此欣賞迷人的峽谷風情。

Image
秀林

蓮花池

  • 121.49504 , 24.21552
  • 花蓮縣秀林鄉中橫公路
  • 886-3-8621100
  • 全年開放(若有颱風訊息,請詢問太館處)

蓮花池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內唯一的天然高山湖泊,位於中橫公路迴頭彎對岸的朝墩山尾稜,依傍陶塞溪谷山崖北行可至,海拔高度1180公尺,外圍直徑500多公尺,日據時期太魯閣族人稱它為『天潭』,因當時池中開滿布袋蓮,遂更名為蓮花池。後因榮民在池裡放飼草魚,布袋蓮就逐漸枯死;加上水池滲漏嚴重,常只剩下一窪水潭。隨著開墾的老榮民們年華逝去而逐漸搬離後,蓮花池農地逐漸荒廢,慢慢恢復自然狀態,蓮花池成為豐沛的生態樂園,高低海拔鳥類、蝶類、魚群在此相會,野生動物亦為其間常客。

Image
秀林

梅園竹村步道

昔日太魯閣族「玻里亨干」部落原址,人稱梅園,梅園是河階地形,約有三層,中橫開通後以種植蔬菜為主;而竹村在日據時代稱為「陶塞」,意為多竹,昔日為「魯多侯」部落舊址,後與現在的梅園合稱「梅園」,為七層河階地形,上升至1400公尺,因此梅園稱「下梅園」,竹村為「上梅園」。梅園竹村步道,便是這兩個村落對外聯繫的道路,幾乎是緊沿著陶塞溪而築。沿著步道行走,可欣賞田園綺麗風光,春日桃李盛開,六七月果園結實累累,氣味濃郁誘人。而溪流更是不可錯過的焦點景觀,途中經過清溪、忠孝、仁愛及陶塞等多個吊橋,伴著溪流在腳下穿梭。此外,自然的植被與環境在這裡受到相當良好的保護,對喜愛自然觀察的遊客,也是絕佳的良機。

Image
秀林

布拉旦風景區(三棧)

三棧溪是以三棧南溪為主流,而後在三棧村附近和北溪會合後才出海,注入太平洋。為花蓮縣熱門的生態旅遊去處,因其位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內,並在成立「布拉旦生態旅遊中心」後,知名度逐漸提高。 三棧溪適合生態旅遊、溯溪探險,溪谷深幽,水清而碧綠,溪谷兩旁的沙灘地,適合戲水,此處還可發現藏石家十分喜愛的玫瑰石,這種石頭紋理、色彩極富變化,堪稱為大自然傑作,但因外形與其他石頭相似度極高,除非是石頭專家,否則也難以分辨。 溯溪而上,一路風光綺麗,景致不輸給太魯閣峽谷,因此有人稱為「小太魯閣」。著名的溯溪熱點「黃金峽谷」就位於此溪谷中,因此,此處成為花蓮熱門的溯溪路線。另外,三棧溪也適合地形、地質及動植物生態觀察;或者拾起畫筆,輕鬆坐於岩石上,進行風景的速寫;抑或從事健行、攝影等,皆能發現三棧溪不同特色的呈現風貌。

Image
秀林

慕谷慕魚

  • 121.49055 , 23.96927
  •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榕樹一鄰二號(仁壽橋的橋頭)
  • 886-3-8642157
  • 為山地管制區,需申請入山證才得以進入入山時間:上午梯次:7:30/下午梯次:12:00

慕谷慕魚是太魯閣族語「Mukumugi」的諧音,意指「這個地方」。乃因最早遷徙於此地的太魯閣族,發現這片原野山林非常壯觀、美麗,因此用太魯閣族的語言讚頌此地的美景。辦理入山證,經檢查哨後,沿著峽谷盤旋起伏便緩緩進入木瓜溪溪谷,來到慕谷慕魚,青山、碧水、紅橋隨即映入眼簾,沿線共有八座發電廠,水力資源相當豐沛,不但提供發電,也是秀林、吉安、壽豐三鄉的灌溉水源,其中清水溪電廠即利用清水溪發電,此處太魯閣族人所需的水電,都來自這條溪流。慕谷慕魚目前規劃為自然生態廊道,景點有慕谷慕魚遊客中心、清水溪、翡翠谷、能高越嶺古道、銅礦場等,於此可以與自然近距離的擁抱,並沉浸於綜野山林的洗禮。旅遊提醒:1.入山證當日直接至銅門派出所申請,上、下午各300人,7:30開放申請;下午則為12:00。或於入山前3至30天,至內政部警政署網站,申請並列印2.辦理入山證手續費每人10元,並需身分證

Image
秀林

白楊步道(水簾洞)

  • 121.49027 , 24.18474
  • 花蓮縣秀林鄉天祥白楊步道
  • 886-3-8621100
  • 步道為安全性考量,開放狀況不定,遊客須提前向天祥管理站查詢詳細資訊後,再動身前往

白楊步道原為台灣電力公司的施工道路,如今已整建為平緩寬闊的步道,適合週末來此健行。步道從入口至水簾洞一段,長約2公里,來回約需花費3小時,而途中也需經過7個隧道,沿途可欣賞峭岩山壁、溪水潺流的景觀,其中在第三個隧道附近,轉入了塔次基里溪流域,為峽谷景觀較壯麗的精華路段。步道沿途行經白楊橋後,白楊瀑布自遠處山壁的高處直洩而下,並彎流至下層瀑布,構築成壯麗的風景,從觀景台上可清晰仰望,從峻嶺間傾瀉而下的白練瀑布,景象令人嘆為觀止。

Image
花蓮

鐵道文化園區

  • 121.61074 , 23.97439
  • 花蓮縣花蓮市中山路71號
  • 886-3-8338061
  • 週二至週六 上午08:30~12:00,下午13:30~1700休館日:週一、週日及國定例假日預約:20人以上團體可預約導覽

鐵道文化園區位在花蓮市的舊火車站,區內日治時代的花蓮港出張所、鐵路醫院、鐵道工務段、警務段和為數眾多的日式宿舍、民宅等建築物,經百年風雨,雖有所損壞,但卻是台灣窄軌鐵道基地遺址保留最完整的地區。2002年,經在文史工作者及當地居民的奔走催生下,文建會陸續將這些跟鐵道有關的建築物,列入花蓮縣歷史建築,著手鐵道文化園區的修復工程。園區基地包括了:1. 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園區+舊站噴水池。2、舊花蓮工務段+舊花蓮警務段。3、蒸汽火車加水水塔。4、舊鐵路醫院(石藝大街)。5、舊火車站機工房等(洄瀾之心-陽光電城)。6、處長宿舍及員工宿舍群。7、鐵道遊廊商圈。經八年的整修,目前,完成了一館和二館兩部分,已開放參觀;一館包括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園區,二館舊花蓮工務段、舊花蓮警務段。

Image
花蓮

舊鐵道文化商圈

  • 121.60749 , 23.97739
  • 花蓮縣花蓮市中正路與成功街交叉口
  • 886-3-8322141
  • 商圈店家約下午至晚上十點營業,例假日、寒暑假會延長

花蓮市舊鐵道是昔日花東鐵路穿過花蓮市區至海邊火車總站的一段鐵道,全長約1.8公里,1979年北迴鐵路通車後,交通重心轉移,舊鐵道失去原有功能而逐漸隱沒在雜亂的市區中。 2003年市區成功街十八公尺長的鐵路道路打通,雖然這是全花蓮市最短的道路,卻扮演舊商圈重現往昔風華最關鍵的角色。這條從中正路到節約街的舊鐵道,可體驗花蓮的市集門庭若市,各式各樣的創意從路旁湧現,運用自己特有的模式交朋友、賣東西。在這山海小城市裡,在人的步行距離內便很容易品味花蓮的市集趣味;在夜裡各店家燈飾全部打開的時候,就算是在這裡散散步也相當有風味。來到花蓮,就要來這走走看看才不枉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