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教育宣言
探索權利
確保學習者在真實世界完整、全面的學習探索權利。
多元場域
建置多元、安全、自然與人文兼具的戶外學習場域。
教育普及化
推動常態化、優質化、普及化與課程化的戶外教育。
整合學習
激發學生在多元情境學習中整合認知、能力與態度。
謙卑包容
促進學生從山海大地的自然奧妙中領會謙卑與包容。
文化理解
深化在地人文情感,增進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素養。
走出教室,探索未來
「童年正美、青春正好」,讓孩子認識他所在的每一塊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事物!
教育是創造未來的希望工程,學校是培養孩子迎向未來世界核心素養的基地。
戶外教育是一項寧靜而重大的改變,將學習的概念擴大,豐富學習意義,觸動孩子全方位的發展。
學習走出課室
讓孩子夢想起飛
戶外教育提供最佳的學習情境,舉凡在校園角落、城鄉社區、文化場所、農漁牧場、山野大地、森林溪流等都是學習的基地,可以豐富生命經驗,可以發展多元智慧的潛能。我們共同珍視戶外教育,促進學子想望大地、海洋、天空之美,領略在地特色、人文藝術、歷史古蹟之美。
且讓我們一起:
營造優質的戶外教育環境。
回歸真實世界的學習情境。
發掘山海大地的自然奧秘。
體驗文化創意的生活美感。
山‧海‧都市‧國際
透過戶外教育的推動,讓學科知識學習更連結真實環境,強調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學習的戶外教育,是培育臺灣學生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希望臺灣的學生都能培養地球公民的素養,面對未來挑戰。具體落實108新課綱精神。
學習路線
花蓮市
清領時期當局採取所刪政策,鮮少有漢人進入花蓮開墾;據傳直到十八世紀末清朝嘉慶年間,漢人在西部開發趨近飽和,才有第一批移民由葛瑪蘭地區遷入,居住在花蓮溪口一帶。漢人移民見到澎湃的花蓮溪奔流入海時,與東部外海的黑潮暖流交會,衝擊突出的海岸地形,溪水浪花兩相激盪,波瀾迴繞,遂以「迴瀾」稱之。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花蓮」就是當時「洄瀾」的諧音。
萬榮鄉
萬榮鄉,為台灣花蓮縣三個山地原住民鄉之一(另兩個為秀林鄉、卓溪鄉)。萬榮鄉地處中央山脈之上,地勢起伏甚大,平均海拔約600公尺,有萬里溪、馬太鞍溪、光復溪等流經鄉境,氣候則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而有所差異。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為主,亦有布農族丹社群及泰雅族,產業以農業為主。在明利上部落有一處渾然天成的大池塘,經村民共同努力,營造出現今美麗的碧赫潭,連結附近之飛行傘起飛站,沿途風景秀麗。
光復鄉
光復鄉,在未設置之前名叫「馬太鞍」,昔日家家戶戶都種植樹豆,所以光復鄉又稱為樹豆的故鄉,樹豆阿美族語叫馬太鞍(Fataan),馬太鞍因而得名。景色宜人,風景秀麗的光復鄉,由於交通便捷,鐵公路有花東縱貫線穿梭鄉境,又有光豐公路可通往東海岸的豐濱鄉,加上人文薈萃,在政府用新開發下,花東縱谷以成為國民遊憩級觀光的勝地。
玉里鎮
玉里鎮位於花蓮縣南部,花東縱谷中段,為族群融洽四合一之純樸小鎮。舊稱「璞石閣」地名的來源,說法不一。其中一說是布農族原住民語,形容塵沙滾滾之地。另一說法「璞石閣」是阿美族原住民語”paheko”(音譯派可,或拔閣)」的譯音,蕨草之意。另外還有說「璞石閣」是1875(光緒元)年,駐臺總兵率官兵至預里屯兵,見秀姑巒溪滿佈純白的玉石,而將玉石比喻為「璞石」,並將屯兵興築城堡之定點命名為「璞石閣」。